年年民工荒,今年又有了新动向。随着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一些传统的民工输出地已出现用工紧张,“民工荒”从局部短缺变成全国性现象。于是春节刚过,一场不见硝烟的“民工争夺战”在我国东西部间展开。但在专家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枯竭。
这两天,何霍生有点烦—他的玩具厂缺工。虽然正月初七何霍生就亲赴安徽六安招来了50多个员工,但仍不够。到了元宵节,他也不敢休息,又奔走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看看能不能再招几个人。这样的窘境,是往年从未遇到的。“我都快累趴下了,从初七到现在,就没好好休息过。”
民工荒向中西部蔓延
正月初七,天未亮,何霍生便翻身起床。他要赴安徽六安出差。
往年这样的日子,他还沉溺于节日的欣快与慵懒中,但今年不行。何霍生在上海浦东有一家中等规模的玩具厂,帐下有300多名员工。年前甫放假,便有不少员工向他辞工。“他们很坚决,我实在挽留不了。估摸要走掉100多人。”何霍生一脸苦恼,“这么多人开溜,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了。”无奈之下,他萌生一招,春节后包大巴亲赴安徽六安招工,直接将聘到的工人接回厂。六安是何霍生的老家,20年前他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早些年,老家的人要到我厂里打工,常常会拿几包烟,提瓶酒来‘贿赂’。今年,角色颠倒了,我得反过来求他们。”何霍生哈哈苦笑。
中午大巴到达六安。何霍生无心打理午餐,直奔六安下属县城霍邱。
霍邱汽车站附近有个临时务工市场,此时已有百十来人聚集。来找活的人闲散地抽着烟聊着天,不少招工者厕身其间,殷勤地递烟招呼,游说招徕民工。何霍生凭着语言和乡情的优势,没多长时间,他派发出了五六十张招工卡片,又艰难地磨了几番嘴皮过后,他的车上坐上了十几位民工。他招的普工工资是2100元,属于上海招工的平均水准。现在在安徽当地打工每月也能赚到1200-1500元,何霍生知道他开的薪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还是要打“温暖”牌。
游说间,何霍生觅得一位高级技工,他厂里正缺。反复商讨,工资定在月薪3500元。恰此时,一位当地的招工者横插一杠,3000元欲挖墙角,且历数在家门口打工的种种优势。技工犹豫了,何霍生只得咬咬牙,加价到3800元,才最终将技工抢到手。“现在,安徽当地企业也会出来截留工人,这在往年是很少见的。”何霍生说。
正如何霍生所遭遇的,春节刚过,原本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留返乡农民工。安徽省启动“春风行动”,送一批岗位下乡。重庆更是首次出动地方官员,去车站码头设法截留返乡过年的农民工。
而大量需要农民工的东部沿海地区也开始主动出击。跟何霍生一样,上海的各企业主在春节后已累计出动近400辆大巴奔赴安徽、河南等地,“接抢”农民工返回。世界五百强、日资企业京瓷集团上海分公司生产部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鼓励员工外出招徕工人,每招一个,只要做满3个月,推荐者就可获得1000元奖励。
一场不见硝烟的“民工争夺战”在东西部间展开。其背后,是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来自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过50人的企业达2300余户,缺工总数达到25万人。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农村处处长李湘泉日前披露,今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收缩10%-15%左右,至少“缩水”100万,而湖北省内的用工缺口就达60万人。
很显然,以往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今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已向中西部蔓延,由地区性向全国性转变。
上海人保局一位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坦陈:“现在还没具体统计数字说上海缺工多少,但民工荒是客观存在的,今年表现特别突出,中西部也参与到了民工的争夺战之中。我认为,今年可能是一个拐点。”
形势逼迫让何霍生的招工之旅显得颇为困难。直到晚上七八点,在发出上千张招工卡之后,他的大巴上总算坐上了五十多人。而当午夜车抵厂区后,一名打工者一脸羞涩地对他说,其实,他只是想搭个便车。
特定年龄层农民工受争抢
2月13日,上午的火车站南广场,因节后返沪客流,显得颇为热闹,不过携带被褥行李的农民工数量不多,与往年相比有些廖落。
20岁的王守娟是返沪打工者之一,她来自河南新乡,在上海一家宾馆做服务员。她的家乡也有纺织厂和制鞋厂,“大部分女的不愿意出来,都在家里做工。在外面打工不容易,在家里好坏赚点总比外面闯荡强。”她年轻,向往自由,因此选择远行。
在对多位返沪农民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工资低但物价高,要与亲人分离,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大城市对打工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而在“家门口”打工,尽管收入稍低,但生活质量会优于漂泊在外,这是不少农民工的一个重要考量。
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速,且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从经济增长来看区域差距在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多,给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是‘民工荒’从局部短缺变成全国性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认为。
不过,在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景清看来,东部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就业机会随之转移,这只是中西部劳动者就业空间的变动,“跟民工整体荒不荒的判断毫无关系。”
并且,据曹景清多年在农村的调研,东西部劳动密集型企业争抢的劳动力,只是指向某一特定年龄层的农民工,即18岁-30岁之间的,“农村还是有相当多四五十岁的人找不到工作,他们是被劳动密集型产业排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实对劳动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东莞一位工厂老板亲自跟我说,工人在流水线上最多做8年,8年以后视力就不行了。生产线上一般是28岁以下的,要眼明手快,还要能够高强度加班,35岁以上显然就不行了。”曹景清告诉记者。
一些服务业的用人标准,在曹景清眼里,也堪称“奇怪”,“不但要求年轻,对容貌还有要求。这很奇怪,四五十岁就不能端盘子了吗?这是上世纪90年代,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形成的一种用人习惯。”
“如果就此得出判断,说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是将信将疑的。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农民工出去过,又回来了,尤其是40多岁的妇女,找不到活的很多,不是不愿意干,是很难找。应该问一问,是哪些劳动力短缺了,是不是所有的劳动力都短缺了?”曹景清质疑。
张车伟也认为,刘易斯拐点是指农村完全没有剩余劳动力,而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农村仍有三亿多人在从事农业生产,非农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仍在继续。转移过程确实仍在进行中,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近日即表示,目前,河南还有800多万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就业。
东部企业处境尴尬
不过,一个公认的判断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曹景清分析:“计划生育造成年轻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减少,大学扩招又吸纳了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多劳工可供使用了。”
“现在的劳动力已是有限供给,想要就要提高待遇,农民工也可以有些选择,这是供求关系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张车伟也表示。
明显的征兆是,对农民工年龄的苛求已逐渐放宽。在何霍生此次成功招募的工人中,1/3年龄在40岁左右,而往年多为30岁。
“形势比人强,对年龄的限制会自动地慢慢调整。”曹景清称。
而对缺乏“家门口”优势的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真正值得担忧的,是提升工人待遇“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出口导向型的东部企业,与中西部企业并无质的区别,同属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加工资是其“不可承受之重”。
何霍生即告诉记者:“我厂里订单都排到8月份了,但价格定得死死的,一点提升空间都没有。订单你不接,要接的人多得是。我也想过要加工资留工人,但实在加不了多少。人工再涨下去,也许我只能关门了事。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想,我周围的同业都有这个打算。”
“照理,农民工供给短缺,工资应有较大增长才是,但我发现,农民工的工资相对于城镇职工来说,还是属于缓慢增长,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这确实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还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的二元结构问题,出口导向型企业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没有很大弹性为工人加工资。这些产业要么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要么向更高端的产业升级,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张车伟说。
也许是东部企业逐渐退出在低端低造业中恶性竞争的时候了。吸引力的下降,农民工的逐渐回流,已让东部产业升级的需求日显紧迫。“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有个概念叫全国化,交通的便利让产业和劳动力的分布都相对比较均衡,不一定要吸引到东部来。上海要搞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抢这些劳动力干吗呢?”曹景清认为。
然而这让何霍生这样的小企业主倍感压力:“产业升级换代,要有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是承担不了的。”
中年农民工求工作,青年农民工遭争抢 “民工争夺战”背后
查看评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上海社保收少支多每年亏空超百亿元
·水利的春天 湖南的机遇
·各地陆续公布去年GDP数据 28省份超过全国增
·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江苏十一五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生活质量全
·新西部大开发分工到位
·1月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普遍预测CPI或再破五
·价格波动 通胀调控陷两难
·水利的春天 湖南的机遇
·各地陆续公布去年GDP数据 28省份超过全国增
·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江苏十一五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生活质量全
·新西部大开发分工到位
·1月经济数据即将出炉 普遍预测CPI或再破五
·价格波动 通胀调控陷两难
·意大利总理遭遇民意司法与黑手党围堵
·奥巴马税收新主张拿富人开刀
·央票发行量骤增 准备金率上调预期减弱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模式”
·利率市场化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
·朱幼棣:为医改刮骨疗毒
·卫留成:教育优先发展 用懂教育的人来管教育
·CPI统计权重调整 不改货币政策调控预期
·奥巴马税收新主张拿富人开刀
·央票发行量骤增 准备金率上调预期减弱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模式”
·利率市场化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
·朱幼棣:为医改刮骨疗毒
·卫留成:教育优先发展 用懂教育的人来管教育
·CPI统计权重调整 不改货币政策调控预期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