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新股数据 >> 正文
公募帮凶:基金高价参与IPO询价被抨击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12月11日 08:53 每日经济新闻 
  公募帮凶:基金高价参与IPO询价被抨击

  每经记者 魏玉卿 李新江

  在最近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基金高价参与IPO询价被与会代表强烈抨击——“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说。“基金公司是最奇怪的。”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也表示不解。

  不仅如此。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热衷规模而忽略业绩,市场观点充斥营销导向……基金似乎已不再是市场的稳定器,短期投机成风。面对A股近十年来涨幅为零的事实,公募基金在其中的角色,难道已成帮凶?

  1

  交易所高层炮轰基金:IPO乱询价

  每经记者 魏玉卿

  12月2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双双炮轰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矛头均指向公募基金的“疯狂”询价,哄抬发行价行为。

  高层炮轰基金“不理性”

  在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直言:“很奇怪的,基金公司80倍的市盈率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到那么高你怎么可以接受?”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会上指出,基金公司在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而深交所数据也显示,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

  宋丽萍还表示,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并建议基金公司在一级市场中要强化估值分析和询价报价的内部决策程序,自觉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严于自律,理性报价,不能盲目跟风搭便车,更不能因为委托代理问题而出现人情报价,或哄抬发行价格的行为。

  同样,张育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基金行业普遍存在新股报价过高的现象。

  张育军指出,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不堪设想,投资人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其次是基金规模缩水,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当前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询价时,普遍存在博傻心理,普遍对高市盈率存在一个过于乐观的预期,这是我们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么被骗 要么抬轿

  在市盈率极高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依旧“乐此不疲”地参与,业内人士认为这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基金公司对准上市公司判断失误,造成损失。而第二种可能是准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之间存在利益输送,基金公司帮准上市公司“抬轿”,而公司给予基金公司一些好处。由于基金公司使用基民的资金,故可能性较大且很难察觉。

  Wind统计显示,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278家,平均发行价格为31.87元,平均发行市盈率近62.07倍。这278家预计募资677.86亿元,实际募资1951.39亿元,其中275家超募。截至今年12月8日,复权后已有139家破发,其中奥克股份、康芝药业等已较发行价“腰斩”。

  有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168只新股上市,基金为其中35%的新股报出了最高价。进入下半年,基金的打新热情还有所增加。截至11月底,有95只新股上市,70只基金为其中的40只新股报出了最高价,占比升至43.16%,涉及25家基金公司。

  询价案例

  海普瑞

  2010年5月6日,海普瑞(002399,收盘价28.56元)以每股148元的天价,创下当时中小板新股发行历史最高纪录,募集资金净额57.17亿元,发行后市盈率高达73.27倍。该公司原本计划募资8.65亿元,实际募资59.34亿元,超募高达50亿元。

  上市当日,海普瑞逆市上涨18.36%,在2010年5月7日股价冲高至188.88元,不过随后股价开始大跌,在2010年5月11日盘中破发,截至今年的12月8日,海普瑞每股仅为28.3元,其复权后的每股价格较首发价格下跌了60%,较最高价跌幅近70%。

  根据海普瑞发布的网下配售结果显示,当时211家机构获配800万股,其中有近一半是公募基金。据当时的报道显示,在网下询价中,甚至有券商报出了250元的价格。

  海普瑞的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其2010年年报显示业绩同比仍为正,进入今年海普瑞的净利润就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约39%;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9%;三季报显示同比下降46.29%。

  天晟新材

  今年年初,新股上市频频破发、市场成交量低迷、政策扑朔迷离,这些都已是弱市的征兆。但从公募基金对新股的报价来看,似乎忽略了市场风险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上市的

  天晟新材(300169,收盘价24.77元)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32元/股,发行后市盈率高达88.89倍,超募3亿元,然而,公募基金给出的报价着实让人咋舌。

  在网下发行报价中,中信稳定双利基金给出了55元的最高报价,较32元发行价高出72%。报价如此疯狂的不仅是该基金,华夏旗下其他11只基金 (包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专户一对多)均参与了报价,其中有4只基金给出了50元的高价,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基金、华夏策略精选基金均给出了50元的报价,另外华夏平稳增长基金、华夏盛世精选基金也给出了50元的报价。

  截至今年12月8日,天晟新材报收于25.55元,其复权后的股价虽没有破发,但离公募基金的报价也是相差甚远。

  2

  高换手率揭开“稳定器”谎言 基金反成“振荡器”?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在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中,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由于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在为市场提供长期资金,平抑市场急涨急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坚持价值投资,守得云开见月明。”也是A股公募基金打出的旗号。

  然而,公募基金成立十三年以来,作为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却并不突出,倒是成为加剧市场“振荡”的帮凶。

  高换手率揭穿谎言

  基金高换手率就揭穿了 “稳定器”这一谎言。

  统计发现,在416份公募基金的半年报中,今年上半年股票投资活跃度超过500%的基金有85只,而活跃度高意味着买卖股票频繁。如偏股型基金中,华富价值、华富策略精选股票投资活跃度分别达到了1979.31%和1691.34%,华商产业达到了1025.71%。

  但事实证明,高换手率并没有给基金带来好业绩。相反,从公募基金的整体表现看,统计显示,华夏、建信、景顺长城等10家基金公司的155只基金上半年亏损306亿元,持有人支付的管理费为36.86亿元。

  这样的业绩显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相对沪深300、上证指数等,这些基金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甚至多数跑输大盘。

  “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想要通过高换手率获得超额收益是很难的事情。”沪上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

  而基金的高换手率不仅仅是追涨杀跌,还有其他深层次原因。

  “一些中小基金公司为了扩张规模,不得不将营销作为重要的手段。但为了营销,基金不得不付出成本。”某业内人士认为。

  “为了节约现金流的支出,我们不得不把佣金作为基本的支付手段。”某小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很无奈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记者的调查,目前基金公司在销售基金时,往往需要在未来付出数十倍于其基金销量的交易量。按照当前的行情,如果券商为基金卖出一个亿的份额,基金就要做出30倍,甚至60倍的交易量。显然,在这样的销售模式下,一些小基金的换手率必然保持高位。

  “高换手率如果不能给基金的长期收益率带来帮助的话,那么交易成本就会成为其中长期业绩的巨大负担。”业内人士表示。

  操作心态如同散户

  不仅如此,公募基金的散户操作心态也在在历史上有所体现。

  2008年9月,当时上证指数已从2007年10月的6000点一路跌到2300点附近,然而此时一些公募基金选择减持重仓股,成了最大散户。

  在2010年,神州泰岳无疑是当年股市的一朵奇葩,在2009年公司的利润分配中,神州泰推出了每10股转增15股派3元的“史上最牛分配方案”。此后股价如同注射了兴奋剂一路狂飙,从2月份的100元附近上涨到237元附近。

  一个多月时间,神州泰岳股价暴涨超过110%,夺得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桂冠,同时对应的市盈率也超过了100倍。而神州泰岳股价的幕后推手正是公募基金。

  根据公司201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8家是公募基金,其中银华旗下的基金就达到了6只,合计持有超过500万股,且均在2010年第一季度买进。

  在神州泰岳股价被疯狂炒至顶峰后,其股价也一落千丈,截至今年12月9日,股价收于22.40元,复权后的股价较最顶峰时期跌幅高达70%。

  神州泰岳的业绩完全依附于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根据公司的最新公告,公司与中移动关于飞信合同已经到期,双方即将就此正式商务谈判,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结果。

  而中国移动究竟将采取何种策略合作,将决定神州泰岳未来的业绩。

  某业内人士表示:“神州泰岳的股价已经严重透支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一旦飞信业务萎缩,该公司的发展就会陷入困境,公募基金对神州泰岳的疯狂炒作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的理念。”

  3

  营销导向左右基金观点 成市场“噪音”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基金经理言论作为与投资者沟通的媒介,往往充斥着太多“服务任务”,一些“牛市唱多,熊市接着唱多”的现象,正成为扰乱投资者视听的“噪音”。

  同时,基金公司出于有助于营销,有助于发行的目的,在发表基金经理言论时,对市场风险习惯“打官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发现,提示风险的基金经理要么仅在私下场合表达,要么即将离开公募行业。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唱多不做多的案例也屡屡发生,被不少业内人士戏称为“大忽悠”。

  观点与操作不符

  “唱多不做多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行业里已经算不上新闻。”昨日,北京某基金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仅以今年为例,年初以来市场反转的言论就比比皆是。今年上半年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曾表示,短期看,市场仍将维持震荡走势,下行空间有限。一旦宏观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中东危机不再恶性发展,则下半年有望迎来通胀下行、经济增速恢复的有利投资格局;而成长股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跌去 20%~30%,估值渐趋合理,将有一个好的介入节点。

  不过下半年伊始,“股债双熊”大行其道,以该基金看好的成长股为例,中小板综指在二季度末短暂的企稳后,8月份开始跌跌不休,仅在9月一个月内跌幅就达到12.39%。期间大部分基金都保守操作,上述唱多基金经理也没有大举做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今年年初,不少基金经理在投资年会、策略报告会和媒体见面会等公开场合,频频表达对全年“看多”的观点。不过从仓位上看,大型基金公司在仓位上一直比较 “克制”,只有少数基金公司做多,而且在随后的市场大跌中伤得很惨。

  基金观点服务市场营销

  北京某基金经理私下表示,基金观点一方面服务新基金发行,另一方面也服务持续营销,基金经理唱空明显“吃力不讨好”。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基金观点的发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见报率”,让投资者熟悉这个品牌。

  投资者往往对于唱多的逻辑更感兴趣,“你如果唱空,会有一些投资者认为逻辑不通,毕竟市场走势与大家的口袋息息相关。”

  以某大中型基金为例,今年上半年曾向债券市场大泼冷水,不过随后其在发行新债基时,则开始进入公开唱多阵营。

  而这种变化在偏股基金中也屡见不鲜——刚刚还在建议投资者最佳投资策略要选择防御,新基金推出后立马改变阵营:“柳暗花明又一村”、“市场已经跌倒谷底,开始伺机入场”、“未来是布局成长股的最佳时期”等观点大行其道。

  由于今年呈现出新基金发行井喷的态势,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基金经理“唱多”的言论,北京某基金研究员指出,“每时每刻都有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大实话,如大盘蓝筹股之类的基金,则会强调大盘蓝筹股的稳健作用,坚持价值投资;小盘股基金则可能鼓吹未来应该进行成长性投资了。而究竟市场如何,则可以避开不谈。”

  4

  分仓为私利

  每经记者 李新江

  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90只,加上年内有望公告成立的,今年新基金突破210只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火爆拼发行带来的渠道乱象,引发一系列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引起了监管层、渠道和基金公司层面的集体反思。

  与发行市场火暴相对的,是今年基金业绩整体不景气。由于管理费收入和规模直接挂钩,追求规模效应成为基金公司做大奶酪的重要方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股东方给管理层下达规模指标,成为衡量管理层工作业绩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人才建设存短板,一拖多现象频现,用分仓换规模等问题也受到市场人士诟病。

  “规模为王”成病根

  谈及基金行业各种混乱出现的原因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往往侧重发行规模而忽视业绩,从根本上影响了基金行业的公信力。与此同时,基金行业运作水平遭受质疑,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也和过于重视规模有关。

  仅从今年市场数据来看,年内新基金数量达到210只已经是大概率事件,相比已经迅速扩容的去年增加50余只,增幅超过35%。包括嘉实、易方达、建信和华安等行业龙头,年内发行基金数量达到6只,成为年内基金数量扩容的主力。

  “旗下基金总数不足6只基金公司的还为数不少,这些大的基金公司一年就等于成立了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北京某基金研究员表示。

  尽管基金公司都在疯狂地成立新基金,基金市场整体扩容似乎仍是一个未知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基金行业持续遭遇市场冷对,大多数基金遭到净赎回,上述基金研究员预测,“从已有的数据来看,今年基金行业逆转整体缩水颓势的可能性仍不大。”

  新基金数量井喷,同时加剧了基金行业人才短板等问题。今年前11个月成立的新基金中,就有18只由“一拖多”基金经理掌管,也使得纳入统计的不足300只股票型基金中,“一拖多”基金经理超过40名,管理约一百只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低下。以招商基金刘军为例,其“一拖三”的基金中,有两只在开放式基金中排名靠后,数据显示,包括易方达、信达澳银和景顺长城在内,“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普遍令人担忧。而且基金风格、类别多样化之后,基金经理在管理上势必面临更大的困扰,同时加剧了相关基金的业绩风险。

  “基金公司在进行产品创新时,没有基于客户需求,而是基于审批的需求;或者是基于一个比较花哨,能够忽悠的噱头进行营销。”某基金公司高管坦言。

  公募利益链向“私”

  由“规模为王”衍生出来的利益链显然不止于此。

  在今年弱市背景下,由基金分仓和交易量换取规模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早在2007年证监会就明确提出,基金公司不得将席位的开设与证券公司的基金销售挂钩,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证券公司承诺在席位上的交易量。不过从规定出台后的情况来看,更多的机构将这当成“一纸空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虽然今年新基金成立出现井喷,不过募集面临2亿元生存线危机的也少,这使得基金公司不得不通过分仓来获得券商的支持。而近期北京某基金公司新成立的基金,平均募集份额就大放卫星,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注意。

  “券商自有资金和机构客户已经成为基金最后的救命稻草,在基金业绩不景气,却要做大规模的情况下,对于这笔资金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因此基金公司支付的回馈不免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2010年,基金行业为券商提供了62亿元的分仓佣金,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这仅比上一年的牛市下降7.9%。虽然今年上半年市场持续不景气,不过基金支付券商的分仓佣金也高达27.13亿元。分析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这一数据可能会超过上半年。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字号: T | T | T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