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圳市改革办新闻发言人胡恒芳:
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制度改革,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圳近期密集发布了三项重大改革措施。
根据《深圳市2012年改革计划》,今年深圳计划推出22个改革项目,除上述已发布的三项,还包括社会组织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项目。
深圳已经率先进入改革深水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日前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直言,如果深圳不坚持市场经济改革,优势将不能保持。
这一重担如今落在了深圳市改革办公室(下称“改革办”)身上,此机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全国只有深圳有独立的改革办公室。
2011年5月5日,深圳专门召开全市改革工作会议,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进行动员,要求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已经淡出公众视野许久的深圳市改革办被作为特区改革的主导机构重新提及。
一年过去,改革办的运行情况如何,如何破除利益阻挠,推进改革?昨日,深圳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改革办新闻发言人胡恒芳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改革办未被撤销 “复出”是误解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特区改革的主导机构,改革办为何在近一年来越来越多被提及?
胡恒芳:深圳改革的激情一直在燃烧,且这两年力度越来越大。
2008年,国家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深圳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国家批准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随后,前海深圳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战略如此密集出台是过去几年没有的,这些都为深圳改革发展赢得了机遇和政策支持。
三年来,深圳连续推出多项改革:2009年安排了9项重点改革,2010年安排了27项重点改革,2011年安排了32项改革任务。
这些任务以改革计划的形式出现是近三年才开始的,而且改革由常委分管、全市专门开大型改革工作会议,书记动员,市长部署,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从中可以看出深圳把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日报:去年5月5日,改革办在沉寂几年后“复出”,其使命是什么?试图解决深圳的哪些问题?
胡恒芳:我要说明的是改革办并非“复出”,这是一些人的误解。
改革办前身是深圳体制改革办公室,之前挂在市发改委,从来没有被撤销,所以不存在复出的问题。
2009年底,改革办挂在市委政策研究室,与政研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架构,2011年5月,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思平分管全市改革日常工作。
挂靠在市委政策研究室,是为了从全局角度,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因此我们叫深圳市改革办,而不是某部门的改革办。
改革要围绕制约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日报:改革办如何协同职能部门推进改革?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胡恒芳:我们每年让全市各部门报项目,归纳筛选、统筹,最后提炼改革项目报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后,成为本年的改革计划。
现在所有改革最少涉及5个以上的部门。改革办先指定改革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确定启动和完成的实现。在改革计划过程中,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掌握进度、进行协调。
每项改革是由牵头部门做改革方案,题目定了,但怎么改非常复杂,要进行调研,要突破一些政策,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深圳实际,最后形成项目方案,由改革办递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再报市委常委会通过,然后向社会宣布。
深圳最先进入改革深水区
日报:目前内地很多城市的改革走在了深圳前面,深圳将如何保持改革优势?
胡恒芳:全国没有第二个城市像深圳一样,每年列出几十项改革。我认为深圳就是为改革而生的。王荣书记说,深圳不改革创新,特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对于改革,我们在认识上一直没有放松,但是改革有先有后,有难有易,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
内地一些城市正改得热火朝天,但他们进行改革的很多领域是深圳已经进行过。一些企业从深圳迁到内地后,跟我说还要迁回深圳,他们说深圳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办事效率高,比内地更开明更包容。
日报:改革总会伴随争议,因为会涉及利益。如何破除利益阻挠,推进改革?
胡恒芳:深圳的改革走在前面,最先到了深水区。
过去改革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图,难在宏观设计。但是现在是要对过去发展做局部修改,就涉及到利益,包括部门利益和群众利益。比如深圳市委设立初期,市委大院所有班子几百人,如果要设个机构,增加编制,大家都很欢迎。但现在的大部制改革要并要减,这就遇到利益阻力了。
改革难度肯定越来越大,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王荣书记说,改革一定要确保利益不受损,人人都是参与者,都是受益者。
日报:深圳是否会陷入“为改革而改革”的误区?
胡恒芳:改革就是改革。
为了改革而改革可能是指那些“一定要改,不是改革也算成改革,没有改革也要拎出来”的现象。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些,扎实改革,王荣书记说,要勇于改革,敢于改革,让改革有成绩的人上,让阻碍改革,不想改革的人让。
日报:有观点认为,改革办挂靠在市委政策研究室下,很可能会因为缺乏改革的实际“权杖”,而再次遭遇“改不动”的尴尬。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胡恒芳:深圳市改革办这块牌子,无论挂在市发改委,还是挂在政研室,职能没有改变,任务没有改变,统筹协调改革的力度没有改变。挂在市发改委时12个编制,其实是8个人;现在挂在市委政研室,整个政策研究室50多人,人人都要管政策研究,人人都要搞改革。这是不是力量加强了?
深圳改革激情一直在燃烧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5月官方PMI或下降
·中国经济不缺内生性增长的动力储备
·透视航空“碳税”之争
·中国应主动创造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用里根经济学应对中国经济滑坡
·5月官方PMI或下降
·中国经济不缺内生性增长的动力储备
·透视航空“碳税”之争
·中国应主动创造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用里根经济学应对中国经济滑坡
·民资进入银行业需要法律保障
·新批项目要平衡产能过剩与布局不合理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5月官方PMI或下降
·地方GDP为何又多收了三五斗
·我国可能7年来首次无法完成既定新增信贷目标
·单边减息“一石多鸟”
·新批项目要平衡产能过剩与布局不合理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5月官方PMI或下降
·地方GDP为何又多收了三五斗
·我国可能7年来首次无法完成既定新增信贷目标
·单边减息“一石多鸟”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