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央行决定自6月8日起,分别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引人关注的是,央行还同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其中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意味着将原来基准利率的管理上限提高了10%,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首先,这次降息,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后、近42个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是对不稳定的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做出的应对,有助于全球信心恢复。特别是中国经济,各项先行指标并不理想,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稳增长”成为紧迫任务。
从国内看,去年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逐季放缓。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4月份投资、出口、消费数据则继续放缓。
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增幅创下自2011年1月以来16个月新低。5月制造业PMI数据也出现明显下降,CPI在经济下行时出现再度回软,M2增速放缓,工业产出值与工业用电量出现明显萎缩,出口订单没有明显增长。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复杂多变,美联储6月底结束扭转操作,或将推出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或推出新一轮的扭转操作。欧洲央行6月议息会议尽管维持利率不变,但不稳定的经济状况,为下一步降息埋下伏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决策层已决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CPI相对可控状况下,稳增长任务十分重要,这符合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所言,利率下调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将有效刺激企业的贷款需求。经济学家巴曙松也认为,利率下浮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低利率的货币环境,财政政策也将更有作为。
但值得注意的是,降息举动是个一刀切的动作,波及面大,对股市、百姓存款收益乃至房贷市场都将产生不同影响。在新的调控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处理稳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三者关系,将成为新的考验。
在这次降息的同时,市场关注更多的是,央行还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尝试。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同降、同浮动,选择了各方建议的“合集”,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显示出央行积极运用市场化价格工具进行调控的政策导向,在具体浮动幅度上,平衡了存款人、贷款人以及商业银行等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撰文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
但因为我国还是转轨经济,如何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个全局性的问题,需要从顶层和全局去考虑。同时,政府和企业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财务软约束,政府的角色定位也有一个转型的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不充分畅通和健全,一些客户对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理解还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要求在多个领域互动和相互促进,这些都是整个经济转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降息意在何处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5月经济数据恐“不好看”逆周期调控仍将深入
·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短期难摆脱美元影响
·中投证券:6月或迎来降息窗口
·降息脚步尚远
·降息预期打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前五月投资增幅或低于20% 二季度GDP或破八
·安邦咨询陈功:警惕中国经济全面国有化
·经济学家樊纲称今年我国GDP预计增长8%左右
·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短期难摆脱美元影响
·中投证券:6月或迎来降息窗口
·降息脚步尚远
·降息预期打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前五月投资增幅或低于20% 二季度GDP或破八
·安邦咨询陈功:警惕中国经济全面国有化
·经济学家樊纲称今年我国GDP预计增长8%左右
·财务公司25周年:加速生长的产融果实
·中国财务公司行业未来三大挑战
·中国金融改革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民生证券预计二季度GDP增长8%
·“温州商行”仍待政策放行
·CPI缓多个月 央行就会动手?
·稳增长应立足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
·机构预计5月制造业收缩 经济继续下行
·中国财务公司行业未来三大挑战
·中国金融改革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民生证券预计二季度GDP增长8%
·“温州商行”仍待政策放行
·CPI缓多个月 央行就会动手?
·稳增长应立足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
·机构预计5月制造业收缩 经济继续下行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