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近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经济似乎呈现出两极走势:一方面,在繁荣发展的中国经济及欣欣向荣的印度经济的推动下,亚洲新兴市场强劲增长;另一方面,在许多发达国家中,由于家庭部门(他们的房地产财富缩水)在房地产和信贷泡沫期间过度举债而现在度日艰难,因此复苏之路更加崎岖而漫长,但这并不能改变全球实体经济步入上升轨道的趋势。
实体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亚洲经济的强劲反弹和制造业的复兴,这与中国的形势相一致。由于中国增加进口,受信贷推动的投资热潮似乎正在外溢至亚洲其他地区,并帮助振兴了亚洲以外地区的制造业。
数据显示,亚洲四季度的
GDP数据增速从三季度的6.3%加快至8.2%。这一数字得益于中国出色的表现,继三季度GDP增长9.1%后,中国四季度的增速高达10.7%。但即使不考虑中国,亚洲四季度仍在三季度增长3.6%后创下了5.8%的高增速,不仅反映了出口的增长,也反映了内需的走强。
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3个月里,中国进口额年同比增长了52.3%,但出口仅增长了11.8%。在此期间,中国贸易顺差年同比下降了56.3%。韩国在今年1-2月期间的出口年同比上涨了38%,但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70%,而对美国及欧洲的出口仅分别增加了15%和5%。
在金融危机期间崩溃的日本工业生产最近显著好转。继2009年四季度增长4.6%以后,今年一季度的工业产值有望保持与前一季度类似的涨幅。从此次衰退的波峰至谷底,日本工业产值剧幅下跌了36.7%,但如果能够实现日本公司提前两个月的预期,得到2010年一季度末此前降幅的57%将得到恢复。正如日本经济学家所指出,日本企业现在预期未来3年的GDP平均增速为0.5%,而不是他们一年前所预期的-0.2%。
2009年四季度美国的出口年同比下滑了1.9%,但对中国出口激增了37.7%。尽管近期美国房市活动令人感到失望(即便考虑了暴风雪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制造业还是日益显现出活力反弹的迹象。
最近欧洲新兴市场(特别是中欧三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揭示出经济活跃的迹象,不过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值得怀疑。即使是在困境中挣扎的英国和欧元区,工业产值也已恢复上升势头(尽管复苏的幅度不及日本甚至美国),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一直表现良好。
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是上述发展的一个共同动因。尽管市场对于中国即将采取紧缩措施有所预期,但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势头未必会因此而减弱。国内决策者正努力降低经济热度,但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幸运的是,即使在这方面取得进展,经济可能仍会稳步扩张。
中国带领全球实体经济步入复苏轨道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国泰君安:2010年2季度宏观策略
·尹中卿:希望这是有效益可持续的8%
·化解资本充足率“堰塞湖” 资产证券化大有可
·苏宁: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势不存在高度相关
·重启人民币汇率渐进调整
·“失踪的货币”
·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正在发生复杂变化
·通胀的风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尹中卿:希望这是有效益可持续的8%
·化解资本充足率“堰塞湖” 资产证券化大有可
·苏宁:货币供应量与股市走势不存在高度相关
·重启人民币汇率渐进调整
·“失踪的货币”
·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正在发生复杂变化
·通胀的风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中国国内因素引发经济学家争论
·土地招标“价低者得”有待商榷
·地方政府在调结构中 应发挥超前引领作用
·加息为时尚早 “退出”仍需谨慎
·“国民福利最大化”是四个均衡的最大化
·2010年中国经济展望:后危机时代谋均衡发展
·20年内房价面临上涨压力 不等于20年牛市
·通胀的风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土地招标“价低者得”有待商榷
·地方政府在调结构中 应发挥超前引领作用
·加息为时尚早 “退出”仍需谨慎
·“国民福利最大化”是四个均衡的最大化
·2010年中国经济展望:后危机时代谋均衡发展
·20年内房价面临上涨压力 不等于20年牛市
·通胀的风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