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上透露,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货币信贷总量由之前的“合理增长”变更为现在的“适度增长”后,引发很多媒体的猜想,纷纷揣测当局的用词、用意。更有媒体称在这次例会上,央行已经开始微调口径、微调政策,从而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变的担忧。
毕竟,目前2.7%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现倒挂,人们的担忧情绪和加息揣测实属正常。但是,央行此次将“合理增长”的用词变更为“适度增长”,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则另当别论。实际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政策本身并没有调整。目前货币政策就是适度宽松,只不过在2009年执行了一个“超度”宽松后,进行适当修正,使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所以现在只是执行环节的微调,将信贷分配给需要资金的地方,而非像去年“信贷井喷”时那样,甚至把资金给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企业。
至于这次例会的“亮点”,首先就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学者委员“扩容”至三位。对于此次央行新晋的三位学者委员,业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对此不乏批评之声,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此番增加学者委员用意有二:一是想在理论上武装自己,帮助自己对上充当“说客”,增加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一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照谱弹奏”,即由国务院制定方针政策,央行悉数执行,想增加独立性就得有说服力、得有说客。此外,央行引进著名学者当委员似乎有应付和引导“舆论”之嫌,想借主流学者之口来还击货币政策的批评者。
在现有的任命制环境下,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在历届学者委员中,也不乏吴敬琏、余永定这样有责任感的学者委员。所以,笔者希望这三位新进的委员也能够保持独立性,切勿变成央行的“货币政策打手”,而要发挥真正的“外部性”作用。
其次,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目前,一些国有银行为了扩张规模、完成指标和业绩,不顾一切放大信贷规模,毫不顾忌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控制指标。去年的“信贷井喷”就是最好的佐证,商业银行缺乏节制地放贷,结果在资本充足率不足时,就向股民伸手圈钱以填充资本金。如果继续纵容商业银行盲目扩张,则会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
再次,会议强调,要商业银行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即“信贷资金要相对均衡投放”。这几句话虽然很短,但饱含深刻意义:其一,信贷投放进度要均衡。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将今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进度安排为3∶3∶2∶2,以修正去年的5∶3∶1∶1,若按照这个比例,今年一二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为2.09万亿元,那么3月份只剩下1300多亿元的信贷额度,3∶3∶2∶2显然不太可能。今年很有可能会呈现4∶3∶2∶1,对于信贷投放进度进行适度控制非常必要,如果毫不节制地放贷,自然又会出现去年的“信贷井喷”。其二,信贷投放的行业要均衡。去年“信贷井喷”的过程中,大部分贷款都配置给了政府化项目,给了央企、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给了“铁、公、机”等中长期项目,从而“绑架”了未来的货币政策。显然,商业银行对项目贷款的方向必须要进行调整,应该多元化,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其三,贷款的期限配置要均衡。在存、贷款期限配比上,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配不当,导致“短存长贷”,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随之增大。显然,调整信贷的期限错配迫在眉睫。其四,就是贷款的周期分布均衡。比如一个项目需要投资10个亿,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显然,商业银行不能一次性发放10个亿的贷款。否则,多余的贷款资金必然会流入股市和楼市,以此博取风险收益,来弥补“杠杆”利息。
最后,会议强调,要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从这句话来看,今年7.5万亿元的信贷目标显然是一个总量控制目标,并非2009年的5万亿元“底线”控制目标。因此,货币政策在今年的执行环节中适度收紧是必然的,但货币政策的调整则应该慎重。
从“三新侗到“松紧带” 重读货币政策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美国缘何突然放低姿态
·CPI权重应重新审视
·应重新思考反危机机制
·海外并购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能源需求
·“民间投资”能否接过“4万亿元”投资“接力
·将稳定劳动力供给提上议程
·中国专家驳斥美贸易评估谬论
·人民币汇率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CPI权重应重新审视
·应重新思考反危机机制
·海外并购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能源需求
·“民间投资”能否接过“4万亿元”投资“接力
·将稳定劳动力供给提上议程
·中国专家驳斥美贸易评估谬论
·人民币汇率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周K线完美突破旗形整理 126亿资金转战7大板
·构建产业联合体 提升出口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警情指数进入“红灯区”并不意味经济已过热
·做好自身功课 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
·人民币升值与否应由中国自行决定
·重估要素价格可激发内需原动力
·美国缘何突然放低姿态
·构建产业联合体 提升出口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不应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问题
·警情指数进入“红灯区”并不意味经济已过热
·做好自身功课 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
·人民币升值与否应由中国自行决定
·重估要素价格可激发内需原动力
·美国缘何突然放低姿态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