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连蛰伏多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了自己的“复兴之路”。
4月5日,挟连续5日上涨之余威,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6.62美元,创下自2008年10月初以来的新高。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31日刚刚宣布,将扩大对美国近海油气田的开发这一背景,那么油价上扬的动力之强可见一斑。
反观2008年,在布什7月14日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禁令后,纽约油价此后两天连续跳水,15日一天就跌了6.44美元,创17年来最大跌幅。这说明目前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与当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悲观情绪已完全不同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石油,几乎所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2009年年中就已经开始显著回升。此等变化是国际经济总体复苏和全球金融市场环境改善的大背景使然。
而另一重因素可能更为关键,即货币贬值和过多流动性。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向金融机构注入了过多流动性,并因此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世界各国疯狂发行纸币,人们对通胀和货币贬值产生担忧,并采取避险行动。于是,这类资金与投机资金合流,成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推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
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外部需求迫切的“世界工厂”影响尤甚。而几年前那场“输入型通胀”的教训仍历历在目。
以油价为例,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涨将会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对国内通胀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成品油提价来表现的,从而造成其他成本因素如国内农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成本提升。
数据也许能够说明问题:今年2月份,我国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0.3%,比PPI5.4%的上涨幅度高出4.9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为-7.1%,今年2月的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特别是2月份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价格上涨30.1%,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了25.4%,这些原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必将传导给产品市场,造成后续PPI继续攀升,从而带来普遍性的影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对国内通胀预期的压力究竟多大,虽然目前尚难下结论,但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都应提早打算,准备好应对措施。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对大宗商品价格进行套期保值,但是套保行为不能再度演变为投机行为。对政府而言,应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监测,并可以适时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等手段来加以应对。(尚前名)
警惕输入型通胀再度来袭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两会不是做秀场
·宏观角度更能看清市场
·德勤:全球商品价格上升影响中国经济
·负利率时代通胀或成未来中国经济最大难题
·中美关系反弹
·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愿当高薪农民工
·周小川的回应是定心丸吗
·美2月消费信贷降5.5%
·宏观角度更能看清市场
·德勤:全球商品价格上升影响中国经济
·负利率时代通胀或成未来中国经济最大难题
·中美关系反弹
·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愿当高薪农民工
·周小川的回应是定心丸吗
·美2月消费信贷降5.5%
·理性看待中美经贸平衡与汇率稳定问题
·美林专家:中国年内可能只加息一次
·从“软肋”走向“脊梁”
·“超常规”货币政策必将带来恶性通胀
·周小川的回应是定心丸吗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必走之路
·破解用工荒需发展职教 企业积极性仍需政策扶
·地产政策应既能保障刚性需求 也能引导软性需
·美林专家:中国年内可能只加息一次
·从“软肋”走向“脊梁”
·“超常规”货币政策必将带来恶性通胀
·周小川的回应是定心丸吗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必走之路
·破解用工荒需发展职教 企业积极性仍需政策扶
·地产政策应既能保障刚性需求 也能引导软性需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