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危机使中国迎来战略机遇黄金期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1月11日 04:20     李慧莲 张娜 中国经济时报 
  本轮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场全球性的洗牌正在进行着,无论愿不愿意。那么,危机是如何发生的?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反思各国应对这场危机的措施,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危机带给中国的是“危”还是“机”?如何看待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中国该如何面对目前的世界经济新格局?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对有关中国的问题回答的更是详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观点,那就是:“金融危机不仅使中国迎来战略机遇期,而且是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期。”

  金融危机是美国泡沫经济破灭的结果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危机爆发至今,成因说真是太多了。

  隆国强:伴随着危机的爆发、发展,各方面都在反思原因。美国提出,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是全球失衡,全球失衡是谁闹的?是中国人闹的,是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导致了全球失衡,然后导致美国金融危机。这里面其实包藏着巨大的祸心。事实上,如果认定全球失衡是危机原因的话,美国就把责任摘掉一大半。

  我个人认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

  回顾美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是滞涨。滞涨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冷战,让它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国防而不是民生上。在冷战时期,石油价格上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形成了一个滞涨的态势。美国为应对滞涨做了很多改革,改革的成效到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生效。到克林顿上台以后,美国有一个繁荣的十年。这里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80年代改革的红利;二是技术进步的红利,比如以IT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三是和平的红利,冷战结束了,国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民间,用于经济发展而不是国防。

  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带来了美国繁荣的十年,但同时也积累了风险,最大的风险是泡沫。IT泡沫在2001年破灭以后,美国人应对泡沫破灭的办法是再造一个泡沫。通过大幅度降低利率,增加流动性的供给,造就了房地产的泡沫,使经济繁荣延续到2007年。泡沫总是要破灭,于是出现了次贷危机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因此,导致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金融泡沫。有人说金融危机是因为华尔街的贪婪。华尔街从来都贪婪,为什么这次有危机?华尔街不是这几年才变贪婪的。金融创新也一直都在持续,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这些是伴随着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因此,危机的根子,我认为是过度的流动性。人为制造了泡沫经济,金融创新把泡沫进一步放大,华尔街的贪婪又进一步把它放大了。

  所以说,这场危机说白了也没什么新鲜,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过,就是金融泡沫的破灭。从荷兰的泡沫,到后来日本房地产泡沫,到这一次的泡沫,其实都是一脉相承,原因是一样的。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解读一些自己希望从中吸取的教训,其实他更看重什么,就会解读出什么。

  正确反思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危机出现后,各经济体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应对,总体上看,各有侧重。对此,你怎么看?

  隆国强:危机爆发后,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危机爆发就像火灾一样,大家都要采取措施。就像着火的楼,有人赶紧灭火。没有着火的,为了防止着火,赶紧打防火墙。

  各国从2008年起都采取了应对危机的措施。危机爆发使得很多企业破产、失业增加,要想办法走出危机,即火烧完了以后,如何善后?应对危机的很多措施,都是两个目的:一是救火,一个是刺激经济。

  欧美通过救助金融机构,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甚至央行直接贷款的一些应急政策,减税、救助企业等措施,目的是防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稳定金融市场,这属于救火行为。再一个就是刺激经济,走出危机。

  我们要注意到,这里的很多措施是临时性的。不能说,这些是经过反思以后,所采取的更好、更正确的措施。看别人搞了金融机构的国有化,国内确实有人这样解读,“这说明国有经济是很强大的”。其实这仅仅是救火措施,不能把救火的短期措施认为是反思金融危机后采取的长期策略,这是我们一定要厘清的。否则,我们就可能会错误地反思了这场危机,吸取了错误的教训。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是属于打防火墙的。中国采取了一揽子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万亿投资计划,但它绝对不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全部,我们在出口、汇率、货币政策,甚至还有很多社会政策方面,都采取了措施。两年前我们统计,不同的部门出台了60多项政策。现在,我估计起码有上百项措施来应对危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