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
中国加息应该在美国之后,或者直接升值,否则流入的热钱将使中国重走2007年的货币陷阱。
中国必须紧缩货币,否则恶性通胀不可避免。
鉴于2009年货币流动过于充裕,为了防止通胀预期成为实际通胀,从去年年底开始,货币决策部门开始采取一系列紧缩性的调控政策。除了发行央票净回笼资金外,政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回笼2000亿到3000亿之间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央行还对不同的银行采取了惩罚性的差额准备金率,随着银行上缴准备金率,1月26日七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度高达1.7%,比25日上升36个基点(BP).
这是及时而明智的收缩。令人关注的是,央行使用的是数量型收缩工具,常用的价格型工具利率却没有派上用处,到目前为止,央行都不曾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同样是正确的步骤。中国必须在美国之后加息,这是由中国目前的货币发行方式所决定的,也是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维持稳定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量受制于涌入的热钱。截至2009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年外储增加4531亿美元,同期我国外贸顺差和FDI分别为1960.7亿美元和900.3亿美元,整个2009年外汇处于持续流入的进程之中。虽然我国对主要的资本项目实行管制,但是,热钱借道资本市场与直接投资的效率非常之高,可以在数天之内完成布局。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也是炒作人民币资产的前沿阵地。港元一直是人民币炒卖替代对象,过去一年吸引多达6000亿元热钱流入香港,大部分都不是投资股市或地产,而是放在近乎零息的银行体系之内,人们相信这是国际热钱在香港谋篇布局。虽然去年12月份香港外汇储备骤减,从创纪录的5000亿港元下降至3000多亿,但我们绝不可因此认为国际资金对于人民币资产已经失去了兴趣。事实恰恰相反,国际游资闻到了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资产波动的血腥味。继索罗斯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拟在香港开设办事处后,美国银行美林亚洲融资销售部门主管McNicholas表示,美林目前正协助超过12家以上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国际对冲基金在香港与新加坡设立或重建据点,这次他们不像2006年只派资历较浅的交易员驻守亚洲,现时可见到更多资深交易员选择调派到亚洲。非常明显,国际游资大鳄已经开始对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虎视眈眈了。
在此情况下,如果人民币贸然加息,将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香港与内地市场,中国将面临更严峻的通胀考验,而人民币资产品价格将继续升值,推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国际对冲基金的路径与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获利路径将如出一辙。首先,通过做多获得人民币资产品价格上升的红利;与此同时,通过国内外推出的股指期货产品做空指数,在国外现货市场做空,进行套期保值;最后,看准中国经济发展的弱势,尽全力大举做空人民币资产与人民币本身,导致中国政府大幅加息,对冲基金最后全身而退。
人民币如果先于美国加息,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加猛烈。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出口指标虽然有所上行,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保护将给中国的制造企业以沉重的冲击。在中国内需尚未拉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将遭遇雪上加霜的困境。
中国加息在美国之前还是之后,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率升降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全球资产价格转移与热钱流动的大问题。如果人民币汇率没有与美元挂钩,那么人民币利率的升降只要根据国内经济的热与冷自主调节即可。但我国为了发展出口经济,人民币与美元密切挂钩,这就使得人民币利率、汇率的自主调节大大收窄,必然根据美元的眼色行事。
中国要实行自主加息的前提是实行自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而要实行人民币自主的汇率政策,中国要逐步摆脱对出口型经济的严重依赖。货币最后是宏观经济的反映,货币独立需要付出经济转型的代价。
叶檀:中国加息必须在美国之后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海通证券:启动强大的“回馈”效应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备战通胀 需打通成本传导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完善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备战通胀 需打通成本传导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完善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郎咸平:警惕资产泡沫和经济滞胀
·大通证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40年中国经济将交出优异成绩单
·中国外汇储备何去何从
·普华永道:亚太区八成CEO认为衰退已过去
·左晓蕾:增加进口缓解摩擦 把球踢到白宫那边
·上海证券: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加息要在“控物价”与“保增长”间权衡
·大通证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40年中国经济将交出优异成绩单
·中国外汇储备何去何从
·普华永道:亚太区八成CEO认为衰退已过去
·左晓蕾:增加进口缓解摩擦 把球踢到白宫那边
·上海证券: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加息要在“控物价”与“保增长”间权衡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