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宏观调控政策频出,引发了市场对于宏观调控的很多讨论。市场参与者对于本轮调控的背景、节奏及可能的后果都非常关心,并将之与2004 年的宏观调控进行了很多类比。
本文也是从这个角度出来,比较了这两轮宏观调控的异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经济和市场的基本判断是“上半年不乐观,下半年不悲观”。
一、两轮宏观调控的相似之处
2004 年与2010 年两轮宏观调控的背景、表征与结果有众多相似之处:
首先,就背景而言,调控在两个层面上是非常相似的。一方面在流动性需求层面,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上升,经济的名义增速在攀高,私人投资的总体趋势是在上行,总体来看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和吸收能力在上升;另一方面在流动性供给层面,贸易顺差都在下降,银行信贷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额度控制。
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得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转入偏紧状态。实际上,从流动性松紧的判别指标来看,2004 年的宏观调控伴随的是实体经济范围内借贷利率的明显上升,而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看起来主要利率指标也开始出现上升的苗头。
其次,从结果来看,两轮宏观调控的影响可能也较为类似,经济体和资产市场均感受到了明显压力。例如,2004 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使得经济和投资增速下降,企业盈利增长甚至出现明显放缓的局面。
而本轮宏观调控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即企业盈利增速可能达不到市场预期,经济加速的动量也受到抑制。
再者,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两轮宏观调控都伴随着债券市场的走强,原因在于持续一段时间的信贷行政控制使得商业银行债券配置资金面走向充裕,从而形成资金推动型的收益率下行走势。
二、两轮宏观调控的差异
在承认以上相似性的基础上,这两轮宏观调控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重大差异。
首先,从流动性供求角度来看,04 年异常大的资本流入规模增大了当年的流动性供应,而截至目前来看本轮调控中资本流入数量要小的多,因此流动性供给相对04 年不利;从流动性需求层面来说,私人部门的投融资需求在04 年较强,在本轮则处在相对较弱的水平。总体来说,这两种因素应该大致可以相互抵消。
此外,在信贷供应这个层面,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不同在于,04 年的调控后期,主要商业银行面临上市改革的冲击,在资本金约束下产生了主动信贷收缩,这导致了信贷紧缩延续至05 年中期;而10 年的调控之后,银行系统是否再次受到资本金的约束,尚待观察。
其次,国内外经济基础的不同构成了最重大的差异。2004 年,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强劲,国际经济周期总体情况良好;而本轮国际经济恢复相对较弱,国内经济复苏尚不稳固,可以比作“大病初愈”。
经济形势的不同会带来政策层面的显著差异。比方说,在2004 年强劲经济增长背景下,中国经济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失误,这好比“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与之对比的是,2010 年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都比较大,经济结构可谓“多愁善病”,经济运行恰似“弱柳扶风”,因此政策层面投鼠忌器,会对政策的制定和操作抱有较高的警惕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0 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摇摆可能较大。站在现在来看,一种可能的结果是:1 季度是政策的紧缩期,2 季度是政策的观察期,3、4 季度可能会出现政策的宽松期。总的来说,我们的看法是“上半年不乐观,下半年不悲观”。
当然这需要边走边看。但我们可以做出的预判是,政策从紧缩转向宽松的标志性事件将是信贷额度控制的放松、信贷的放量增长、以及观察到的民间利率下降。
此外,需要提出警惕的是以下的调控风险:调控政策过于严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或者银行体系再次出现导致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资本市场承受持续的压力。
安信证券:2004与2010年两轮宏观调控之异同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海通证券:启动强大的“回馈”效应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备战通胀 需打通成本传导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郎咸平:警惕资产泡沫和经济滞胀
·1月份PMI回落暴露两大问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谨慎看待峰谷落
·备战通胀 需打通成本传导
·龚方雄:复苏阶段过热过紧都会伤害中国经济
·从美国国情咨文看中国影响力
·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存疑 资产泡沫或继续
·郎咸平:警惕资产泡沫和经济滞胀
·叶檀:中国加息必须在美国之后
·郎咸平:警惕资产泡沫和经济滞胀
·大通证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40年中国经济将交出优异成绩单
·中国外汇储备何去何从
·普华永道:亚太区八成CEO认为衰退已过去
·左晓蕾:增加进口缓解摩擦 把球踢到白宫那边
·上海证券: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郎咸平:警惕资产泡沫和经济滞胀
·大通证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40年中国经济将交出优异成绩单
·中国外汇储备何去何从
·普华永道:亚太区八成CEO认为衰退已过去
·左晓蕾:增加进口缓解摩擦 把球踢到白宫那边
·上海证券: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预测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