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绿色是亚洲发展方式转型的“必选色”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0年04月15日 14:17     倪建伟 中国经济导报 
  刚刚落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以“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为主题,为人们呈现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的又一政策研讨“盛宴”。这是继2008年年会“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之后,绿色与博鳌的第二次“约会”。

  “博鳌”为何如此青睐“绿色”?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清醒地看到:高碳排、高污染、高能耗的高增长已经难以持续,必须把这种“棕色”的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正如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主旨演讲中强调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亚洲要保持经济良性发展势头,继续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完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亚洲特色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全球范围看,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从现实矛盾看,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许多专家预期,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谁能率先取得突破谁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领跑者。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新趋势

  从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到2009年美国正式出台《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从2007年日本环境部提出的低碳规划,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到2009年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从2008年韩国公布《国家能源基本计划》,到2009年韩国公布《新增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短短几年时间内,各国高度密集的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法规、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世界正在走向绿色与低碳。

  就中国而言,我们已经、正在并将继续走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道上,因为我们深深明白,“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

  回顾历史,中国是最早通过《21世纪议程》、最早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正视现实,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在制定这一规划时,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坚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奋斗目标,并列举了具体的约束性指标,比如,到2009年底,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4.38%;展望未来,中国减排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等。

  绿色低碳不仅是生产方式,更是生活方式

  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实现绿色发展既是一种生产约束条件,更是一种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方面,绿色低碳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国际经验表明,危机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是动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以重化工为特征的扭曲的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以低碳经济发展为重点,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改变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努力形成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高科技环节和链条倾斜的现代产业价值链,进而在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与升级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将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最显著地表现为人的消费。在过去物资匮乏的背景下,消费动力强劲且缺乏合理引导,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不断深入,“学习型消费”、“健康消费”等将成为消费的主流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饯行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

  绿色低碳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制度变革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对“低碳能源:亚洲领先世界的机遇”进行了专题讨论,不仅涉及清洁煤生产、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低碳技术问题,也涉及资源定价机制、交易体系、金融支撑等制度安排。笔者非常赞同著名改革研究专家迟福林教授所强调的,绿色低碳不仅仅是节能减排,更是深刻的制度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型。中国亟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第一,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保证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产权和资源产品的自由流动。

  第二,推进环境产权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环境产权制度,有效保护环境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开征环境税,逐步使环境污染企业合理负担其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形成“完全成本价格”。加快建立“碳交易”的体制机制。

  第三,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比如,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用于环境保护事业以及对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的受害人进行赔偿;建立“绿色信贷体系”,将环境因素纳入其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