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面临三大创新任务
冯飞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面临三大创新任务: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是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拉项目争投资,过于强调规模的扩张,各地方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和传统产业比,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技术的不成熟,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发展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上,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扩张,产业的成熟反过来又推动技术的进步。如果只是关注规模产业化,就会蕴含巨大的技术风险,可能被市场出现的新技术所淘汰。
第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一个产业不光是技术的创新,关键是商业模式,这个技术被市场接受,是因为有适合它的商业模式,即企业、消费者能够双赢的模式。很多技术在初期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而不被市场接受,难以形成大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翼,不能偏颇。”冯飞说。
第三是体制机制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核心是形成技术不断进步的机制,把全社会的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是在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方式和新的政府管理、支持方式。产业技术体系、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去的产业发展方式基本上是关注规模的扩张、投资的加大,靠低成本快速占领市场,始终锁定在低端。现在的政策、体制,比较擅长传统产业追求规模扩张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规模赶超型,但是要实现技术赶超,相关的制度还没有形成,而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不是靠一两点可以取得突破的,从准入、行业壁垒的破除,到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等,都需要一系列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机制。
产业发展应交给市场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中的风电、光伏、装备制造等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冯飞认为,一方面这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所决定的,产业发展的初期,适度的过剩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还因为一些地方过于追求产业规模目标,导致规模不断膨胀,再加上政府信息服务的欠缺,企业难以做到充沛信息基础上的正确决策。
因此,政府要合理定位,不能把其目标放在单纯的规模、数量的扩张上,在选择战略产业发展当中,地方政府应发挥地区特色,避免不合理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管住政府,对市场行为少干预。如果说政府要有所作为的话,应注重对共性技术的开发支持,更加侧重于地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避免不合理的产能过剩。同时,政府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使投资者能够在完备信息的基础上作出正确选择。
冯飞表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市场多一些还是政府多一些,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分歧的,有些人认为由于它不成熟,因此政府的作用要大一些,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市场作用更大。这个产业最重要的是创新,是创新驱动型的产业,由市场主体激发它的活力是最关键的。
在冯飞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际上要发挥全社会的创造力,政府的适当支持比如资金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是要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社会投资的好处是通过市场来选择技术。
冯飞建议,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资金可以和社会上比较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资本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社会资本市场选择技术的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资金有很重要的导向性的作用,会引导社会资金的跟进,能够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同时,在准入政策上不要光盯着规模,降低规模门槛,并使准入政策从关注经济性向关注社会性转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三大创新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5月官方PMI或下降
·新一轮刺激措施不同于4年前的4万亿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透视航空“碳税”之争
·民资进入银行业需要法律保障
·前四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
·5月官方PMI或下降
·新一轮刺激措施不同于4年前的4万亿
·中国不应推出新刺激计划
·我国经济未来数月面临减速阵痛
·透视航空“碳税”之争
·民资进入银行业需要法律保障
·前四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
·中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的下半年
·稳增长有利于股市稳定
·民资入国企“喜忧参半”
·短期刺激政策难免治标不治本
·中国入世十年:一次双赢的选择
·新一轮刺激措施不同于4年前的4万亿
·中国唯有增加投资?
·专家称4万亿2.0版不会来
·稳增长有利于股市稳定
·民资入国企“喜忧参半”
·短期刺激政策难免治标不治本
·中国入世十年:一次双赢的选择
·新一轮刺激措施不同于4年前的4万亿
·中国唯有增加投资?
·专家称4万亿2.0版不会来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