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正回购操作,期限为91天,交易量为300亿元,中标利率与之前持平,为3.14%。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全线下跌表明,市场流动性宽松。
自从4月宏观数据公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提振经济。进入5月底后,市场机构对本月宏观经济的预测数据仍不乐观。机构预测5月CPI会继续回落,新增信贷或持续4月份的低迷,外汇占款可能持续负增长。
今年的两次降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经济形势和预测数据让市场和专业人士对降息的呼声越来越强。市场机构和分析人士普遍预期6月份可能会降息,多数专家也呼吁通过不对称降息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激活实体经济。
流动性过剩是假象
本周到期资金仅230亿元,央行5月29日已经通过500亿正回购提前锁定净回笼资金。31日的正回购继续回笼流动性,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570亿元。这是央行连续第三周在公开市场开展正回购操作,三周总共净回笼资金为1990亿元。
而自5月18日降存准之后,市场流动性显示一直比较宽松。尽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连续正回购回收了大量流动性,但5月31日Shibor利率全线下跌,隔夜拆借利率下跌2.70个点,为1.8788,七天期拆借利率为2.1375,下跌了18.42个点,回购定盘利率也全线下跌。
此外,5月29日进行的今年第五期国库现金存款招标结果显示,9个月期限的600亿元国库现金招标中标利率仅4.22%,远远低于5月10日招标6个月期限的600亿元国库现金存款5.13%的中标利率,理论上6个月期限的财政存款利率应该比9个月期的利率更低。
国际市场金融专家赵庆明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判断,当前的市场上流动性宽相对过剩是一种假象。“因为中长期资金成本仍然没有降下来,还比较高,企业不敢用也用不起贷款”。
此外,也有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存贷比的约束,以及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增加,大银行的贷款投放意愿也不强,并不是银行没钱可贷。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回收流动性是为了给6月份降息做准备,使得市场的降息预期再度升温。但王剑辉判断,央行不希望给市场留下流动性过剩的假象,回收流动性也可能是为了平抑市场的降息预期。
5月宏观数据或不乐观
每每到了月末,市场机构对本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的报告就会纷纷亮相,而机构预测5月宏观数据并不理想,这也使得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在近日的一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今年我国经济滑坡的风险在增加,如果没有政策的刺激,二季度经济增速甚至可能跌破7%。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的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二季度的经济肯定会比一季度更弱。他们的研究预测,5月份的新增信贷在7000亿左右,M2增速在13%,但他估计,真正的数据可能会低于这个数字。
此前媒体报道,5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贷款仅为300多亿,存款流失2700亿元。尽管最近发改委新批项目较多,未完项目恢复开工,但5月份的投资仍然可能比较低。5月25日,兴业银行发布的5月宏观经济数据预测报告称,5月份新增贷款为7000亿元。6月不会降准,但应考虑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调整,扩大贷款利率向下浮动幅度或单边下调贷款利率也不能排除。
日前中金公司报告也表示,5月份贷款需求将持续低迷,而且规模只有6500亿元,加上外汇占款可能继续净减少,M2增速将跌破12%。最早6月份会有年内第一次降息,可能采取非对称降息的形式。
降贷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
对于降息,专家的意见几乎一致:存款利率不动,单边下调贷款利率,调整市场预期。单边下调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到下半年CPI降到3%以内的时候,可以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陈东琪表示,现在可以非对称下调贷款利率0.25或0.5个百分点,等6月份CPI降到3%时,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4月份的CPI为3.4%,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会进一步回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鉴于未来物价进一步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和资源价格改革等中长期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存款基准利率基本没有下调的空间。但若5月经济数据依然差强人意,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不排除采取非对称降息的可能。
5月中旬,王剑辉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降息应该会在下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出来之后,但在5月31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把预期的降息时间提前到了6月中旬。
对于调整利率,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建议,选择维持存款利率不变、扩大贷款利率下浮范围,前者可保百姓正利率,稳定银行存款从而保持信贷投放能力;后者则可“一石三鸟”:一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避免资产泡沫化重来;二为推进利率市场化重要一步;三可减小银行息差。
赵庆明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下调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就可以每年为企业节省至少2000亿元的成本。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经济下滑太多是因为存在太多投机套利,不是实体经济不复苏,而是实体经济不干事,降息并不对症,只会刺激投机。”
预期呼声渐强 降息窗口6月打开?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