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到1988年的8年间,从酝酿到宣告海南经济特区成立,经历了怎样的论证与波折?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这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
1980年代初,在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同时,中央高层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这一年的6月30日至7月1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海南岛问题座谈会,决定加速海南岛的开发与建设。1982年12月,在四个经济特区走上正轨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研究海南岛的开放开发问题。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谷牧接受了这项任务。
成立海南行政区
1983年2月,谷牧到海南岛调研,指示海南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开创加速海南岛开发建设的新局面。3月,他一回到北京就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广东省、海南岛有关人员具体讨论,提出综合意见,报请中央审议。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并发出通知,决定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在政策上放宽,给予海南行政区较多的自主权,并指示中央各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态度,从人、财、物方面给海南岛以必要的直接支持。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回京后,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中,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的成就,提出应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对于海南的开发,他指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他提出了用20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的设想。
为贯彻落实邓小平2月24日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决定开放由北至南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讨论了进一步搞好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海南的开发,这份《纪要》指出:
中央和国务院考虑到海南岛孤悬海外,经济落后,一九八三年发出专门文件,确定以对外开放促进岛内发展的方针,授予海南行政区在对外经济活动方面较多的自主权。 既然文件中提到了“海南行政区”这一概念,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建议。10月,《中央扩大海南对外经济贸易主权八项规定》出台。海南行政区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海南的自主权限。
根据《中央扩大海南对外经济贸易主权八项规定》,海南岛可以自主进口17种国家控制的商品,其中主要是汽车,这是其他经济特区没有的特权,而且规定海南岛组织出口所得的全部外汇得以留用,这也优于其他特区。
而在“八项规定”中,并没有海南岛进口17种商品不得转卖到大陆腹地的规定。在海南与大陆腹地之间没有海关的情况下,就使海南得以将国家控制的商品进口,被转卖到大陆腹地。当年,转卖汽车可以赚取厚利,海南岛成为全国炒卖汽车的“天堂”,酿成了举国震惊的“海南倒卖汽车事件”。
1984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率工作组,调查汽车事件,并迅速制定紧急措施,包括立即冻结运抵海南的汽车,由中央安排运离,中央按统一牌价向海南收购汽车,不许自由买卖;所有与外商签订的购买汽车合同,一律暂停执行,外商要求索取赔偿的问题,由中央统一处理;已卖出的汽车,要追查外汇来源及税项……。
紧急措施贯彻后,海南的对外贸易全面停顿,《中央扩大海南对外经济贸易主权八项规定》也几近收回。海南的开发陷入停滞。
邓小平再一次关注
1985年7月,邓小平在一次谈到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问题时说,当初试办经济特区就有不同意见,但是我们没有争论,下决心干,不干,就闯不出路来嘛!现在看,这个决心下对了。四个特区办得好,为今后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如果说有不足,就是没有把海南岛也列入特区。
邓小平对海南的关注,促使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将海南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
1986年2月5日至14日,国务院领导深入海南岛的两市、八县考察,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商讨开发海南的方针政策。他们指出,1984年海南岛发生了倒卖汽车的事件,使正在顺利发展的形势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全岛各级领导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吸取教训,就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今后海南的开发和建设事业在继续开放、搞活的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如果因为出了倒卖汽车事件就怀疑开放、搞活方针的正确性,或者对海南的开发失去信心,都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海南全区从领导到各级干部都应当重新振作精神,坚持开放、搞活、改革,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好。
在谈到海南开发和建设的方针时,他们指出,海南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越条件,扬长避短,加快前进的步伐。海南岛既是一个海岛,对外交往比较方便;又地处亚热带,物产和资源较为丰富。应当围绕这两大特点来确定发展战略和开发方针。开放、搞活,为发挥这些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今后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不予改变。在生产方针上,要重视发展热带作物的生产和加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捕捞,发展旅游业,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发展采矿业,把这些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他们指出,不应该把旅游业只看成是盖旅馆饭店,搞文娱设施,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一项建设事业来对待,通过旅游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海南岛的旅游资源很丰富,应当有计划地积极开发,把海南逐步建设成具有热带风光特色的旅游胜地。
加快海南的开发和建设,必须实行“外引内联”,同时要注意“大力创汇”。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多创汇,才更有利于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方针。除了继续对外开放,发展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以外,要重视发展同内地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海南岛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参加岛上的开发和建设。为此,要制定一些政策,敞开大门,放宽限制,鼓励内地各行业各单位到岛上投资举办各种事业,给以优惠待遇。
海南岛有国营农场九十多个,职工近五十万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岛的三分之一。赴海南考察的领导们要求,要把农场系统看成是建设和开发海南的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海南的各项建设事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国营农场本身,也要注意进一步搞活。一是要扩大农场经营管理和生产上的自主权,使它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活力的经济实体。二是要发展家庭农场,以大农场套小农场,把广大农场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要实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四是要走出农场大门,发展同外地外单位的各种经济联系。总之,要进一步把束缚农场发展的绳索解开,使它搞活,为海南的开发作出更大贡献。农场的改革,要按照这个方向考虑。
开发海南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不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积极兴办各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人才,以应急需。
鉴于海南是一个海岛,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海南要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充分尊重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同时又要加强行政区党委和政府对全岛一体化建设中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把祖国宝岛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使全岛的经济得到全面的振兴。
此次考察,成为海南升格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的最初动因。
海南经济特区宣告成立
1986年10月,刚卸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梁湘,奉命去海南调研,提出加快开发海南的意见。
11月15日至22日,在海南考察一周的时间里,梁湘足迹遍及海口、陵水、三亚、通什、屯昌和五指山当地,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就加速开发海南写了一份报告。
他在报告中建议,将海南从广东分出去,单独建省,并使海南成为一个自由港,但并没有提出经济特区这个概念。当时,一些关注海南开发的投资商,也有类似的主张。1987年4月,香港的李嘉诚等几位华商巨子向谷牧提出,将整个海南岛辟为特别行政区,采取自由港的管理办法,由港商负责投资开发。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人在研究了梁湘的报告和李嘉诚等人的建议后认为,这基本上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模式,缺乏可行性,于是责成谷牧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方案。5月,谷牧专程前往广东,与有关同志仔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开放的一些初步设想》报送中央。《设想》建议,将原来的海南行政区单独建省,同时将海南全省办成经济特区,在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上更放开一些。中共中央、国务院完全同意这个设想,并责成谷牧着手筹办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7年6月12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斯特凡·科罗舍茨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第一次将海南将建经济特区的消息公诸于世。
按照中央的指示,谷牧先后同广东、海南和国务院的25个部门,还有包括钱昌照等在内的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研究论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987年12月8日至11日,由谷牧主持在海口市召开了有国务院所属16个部门、海南建省筹备组及广东省负责同志、新华社香港分社和香港中资集团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就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198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海南建省后,其地方行政体制的设置,要从海南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改革的要求。为有利于海南的统一开发建设,中央和广东在海南的企业、事业单位,原则上下放给海南省。海南建省后,有关财政基数的划分问题,应按照兼顾广东和海南的利益、基本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的原则办理。海南建省后,各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符合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同时大力吸引外资,特别是要注意引进港澳的资金,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为此,国务院将给海南省更多的自主权,规定更为优惠的政策,使海南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成立海南建省筹备组。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4月26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挂牌。5月4日,国务院批准和公布了谷牧主持制订的《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座谈会纪要》和《关于鼓励投资开发海南岛的规定》。从此,海南岛揭开了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的一页。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始末
查看评论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谢国忠:中国才加息50基点 政策力度远远不够
·“幸福广东”引起热议
·外媒误读引发的珠三角一体化思考
·央票连续两周停发 春节前后加息的概率较大
·美联储明日公布议息结果 市场料不加息不推Q
·春运买票难为什么 怎么办?
·GDP亢奋的“中国模式”缺陷
·中国经济经历“复杂”的2010
·“幸福广东”引起热议
·外媒误读引发的珠三角一体化思考
·央票连续两周停发 春节前后加息的概率较大
·美联储明日公布议息结果 市场料不加息不推Q
·春运买票难为什么 怎么办?
·GDP亢奋的“中国模式”缺陷
·中国经济经历“复杂”的2010
·中国人缘何热衷海外购物
·法国总统萨科齐:欧元消失的后果是“灾难性
·印度不可思议:高增长奇迹与贫民窟现象
·调降日本评级 标普意在美国?
·从制定税收政策重新发现日本
·极端天气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专家:粮食危机或
·美金融危机报告今出炉
·野村证券预计:中国可能进一步收紧货币
·法国总统萨科齐:欧元消失的后果是“灾难性
·印度不可思议:高增长奇迹与贫民窟现象
·调降日本评级 标普意在美国?
·从制定税收政策重新发现日本
·极端天气威胁世界经济复苏 专家:粮食危机或
·美金融危机报告今出炉
·野村证券预计:中国可能进一步收紧货币
焦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