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股票数据基金黄金外汇期货现货期指港股理财收藏保险银行债券汽车地产视频路演博客微信论坛圈子直播商城
首页 >> 数据 >> 宏观数据 >> 正文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不改
手机免费访问 www.cnfol.com 2011年01月31日 11:47     人民日报 
  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不改 ——同经济学家巴曙松、彭文生对话

  日历翻过新年,我国经济以奋进向好的态势跨进“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初步测算2010年GDP达到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2010年12月份PMI53.9%,表明我国经济处在稳步扩张的通道。记者近日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和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二位专家表示,今年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不改,这是一个奋进的开局。

  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

  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是主基调

  记者:展望今年宏观经济,必须回头看去年的经济运行,它是今年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基础。如何评价去年的经济增长?

  巴曙松:其实,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以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为例,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总体上看,去年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7年增产。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去年经济平稳增长,为今年宏观经济趋势向好打下了基础。

  彭文生:要强调的是,去年经济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突破,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的配置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去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应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的协调性增强。去年,最终消费加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在92%左右,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推动更加平衡。应该说,2011年,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当前,经济基本面向好,经济持续向好趋势不改。

  通胀仍处于可控的范围

  内外部价格上涨因素存在,短期通胀压力上升

  记者: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站在4.6%的位置上,通胀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当前,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价格上涨压力确实比较大,人们对通胀有着较为突出的预期,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呢?

  巴曙松:国务院40号文件下发后,控制物价上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影响价格上涨的一些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一季度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较多,包括国际市场输入型传导压力加大、市场涨价预期依然较强、节日需求增加、翘尾影响较大等,预计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将高位运行。

  彭文生:短期看,通胀压力将继续上升。当前,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走高。1月份前两周商务部和农业部农产品价格指数继续上涨,蔬菜价格在连续5周大幅下跌和2周基本持平后,近三周连续反弹。春节将至,使通胀压力在1月集中释放。预计1月份通胀创新高可能性较大。过去历年的经验显示,春节前4个星期的食品价格会逐步升高,通胀环比可能会继续攀升。通胀环比预计2月上升,3月下降,二季度平均环比可能会下降。在过去10年中的9年里,二季度通胀平均环比都出现了下降。唯一例外的是2007年,而且二季度通胀平均环比只上升了0.2%。

  要说明的是,仅依靠翘尾因素判断通胀年中见顶有失偏颇。翘尾因素对于预测整体通胀的短期走势确有帮助,但是并非预测未来12个月通胀走势的可靠工具。预测年中通胀走势不仅要看翘尾因素,更要看各月环比走势变化。

  巴曙松:还要关注一个外部价格因素的新变化。2010年12月,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显著,通胀压力出现缓和迹象。去年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6.8个百分点至66.7%,出现连涨4个月之后的首次下降。

  根据目前趋势判断,2011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可控的范围,目前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与历史上的高通胀时期相比,尚未形成全面高通胀的现实,而且当前的通胀主要集中在蔬菜和粮食、住房等领域,尚未全面扩散。参照历史经验对比,只要2010年底到2011年上半年不出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2011年的通胀压力会低于2007、2008年,但高于2004年,整体上的政策调整和紧缩力度可以参照2004年与2007年、2008年的中间状态来把握。

  房价将反映真实需求水平

  抓住楼市调控契机,完善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制度建设

  记者:今年楼市的走势,人们十分关心。去年4月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引导下,楼市上涨的步伐得到了抑制,但国庆以后,楼市价格又开始较快增长。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8项措施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包括房产税,对二套住房实行新的差别贷款政策,并大幅度提高保障房建设力度。怎么看今年的楼市呢?

  巴曙松:去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考察楼市,一方面要看到,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另一方面要看到,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有序、有度,要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同人民群众的收入和收入增长水平相匹配,同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引导下,今年的楼市价格将会进一步反映市场真实的需求水平。目前,重庆、上海着手的房产税改革试点,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差别性贷款政策更能表现出真实的住房需求。

  彭文生:去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11月份缩小1.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从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来看,楼市价格上涨的步伐还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市场存在着较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今年楼市价格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长期来看,必须把过快增长的房价降下来。

  过去,我们强调短期政策调控,往往忽视了长期制度改革。今年,应当借新一轮楼市调控这个市场调整的契机,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制度。

  宏观调控要积极稳妥,审慎灵活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今年宏观调控将呈现哪些特点呢?

  彭文生: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部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宏观调控,首先是管理好通胀预期。把2011年的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或者预期目标左右,需要采取增加供给、调控需求、疏通生产流通、调控市场措施,还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其次,楼市调控,要减少而不是增加经济波动。要把价格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反应市场的需求。任何形式的房地产调控都要以抑制地产泡沫、防止对经济波动带来过大冲击为目标。

  巴曙松:宏观调控的长期目标是引导经济将进入平衡、温和的趋势性增长。从目前的趋势看,从季度的同比和环比来看,与2010年不同季度的环比波动过大相比,2011年GDP增速波幅比较温和。总体上,前三季度温和上升,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同比的高点,略超10%,四季度呈现小幅回落,市场预期GDP增速都将保持在9%—10%左右的窄幅区间内波动。

  今年的宏观调控,还要特别注意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新特点。一是经济增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基于2010年四季度强劲的增长态势,2011年经济在特定季度过热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其中一个动力是2011年的“十一五”和“十二五”的衔接之年,从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看通常存在很强的周期扩张冲动,二是外部经济如美国的复苏可能会超乎当前的预期带动,三是到目前为止的紧缩措施力度有限,实际上滞后于物价走势,紧缩力度和节奏稍显滞后。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收藏到 博采 百度】【推荐】【打印】【 】【关闭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焦点事件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20050010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31042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闽)字第091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2003-2024 中金在线. All Right Reserved.